秦始皇派徐福東渡 求仙背後隱藏著更大目的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是陳勝一個人的口號
大傢都知道,戰國時期有個思想傢叫鄒衍,提出“陰陽五行說”,影響直至今日。秦始皇對他這一套就深信不疑,認為周朝是火德,那麼秦朝就應該是水德,所以推崇黑色服飾。他崇尚刑法,刻薄而不講仁愛,其實也受此影響,因為嚴苛的法律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陰的命數。
但很少有人知道,鄒衍在荀子“四海”基礎上,提出瞭一個“大九州”概念,就是把《禹貢》的九州推論出九九八十一州,以及大瀛海。他說:“如此者九(指九州),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也。”這是中國古代最早關於陸地和海洋關系的猜想。盡管這一猜想還是建立在“天圓地平”觀念上,但打破瞭過去狹隘的世界觀,是對華夷說和天朝中心論的第一次批判。
網絡配圖
正是受他影響,出生在內陸地區的秦始皇,才會對浩瀚的海洋充滿向往。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曾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是巡海。以往總說他巡海是為瞭找海上神仙,求得長生不老之藥。其實,《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三分之一篇幅(約5000字)在講秦始皇巡海的事,但涉及求仙的隻有幾百個字而已。而且,尋找海神帶著童男童女即可,為什麼還要帶著五谷種子和百工呢?這根本說不通。秦始皇之所以頻繁大規模巡海,一是因為齊國、越國、燕國等瀕海國傢還沒有完全平定,需要通過巡遊加強中央權威;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想開發沿海地區、發展海岸港口、加強海上防禦。否則,他不會從內地向沿海派出三萬戶移民,還用免征十二年賦稅的措施鼓勵內地民眾定居沿海,並且擴建瞭瑯琊港口,大力發展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