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考生成績相同,誰當狀元?趙匡胤說:你們打一架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一壇酒引兩大文人揮毫 王安石晏殊停船下馬為李渡
中國的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施行,廢除瞭魏晉南北朝時期施行的九品中正制。無論是漢朝的察舉制還是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一直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世傢大族的子弟一直占據高位,因為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由官僚系統來推薦合適的官吏,他們所推薦的人當然是自己人,或者直接推選自己傢族的子弟,或者相互推選對方的親屬。
這種選官方式發展到極致,就造就瞭魏晉時期的門閥政治,一個人隻要是名門望族出身的,隻要一出世,就能當官。王羲之一輩子隻會寫字,從來不懂帶兵打仗,但是朝廷照樣封他做右將軍。而普通傢庭出身的寒門子弟,則一輩子沒有出頭之日。
有鑒於此,隋朝開始施行科舉考試,但是隋唐兩代,科舉考試仍非常不完善,門閥世傢的勢力依舊強大,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寒門子弟依然是鳳毛麟角。北宋建立之後,太祖趙匡胤極為重視科舉,先後頒佈瞭多項改革措施,比如他認為明經科考試不過是考核考生們的背誦能力,作用有限,於是下旨同意那些明經科考試不過關的考生可以進行復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