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耕田喂豬,40歲出山,近70歲收復新疆:左宗棠為何能大器晚成?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恭親王愛新覺羅·常寧和康熙的關系是怎樣的
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
嘉慶十七年1812)冬,左宗棠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東鄉左傢塅,祖父左人錦是窮秀才,以耕讀為本,以授徒為業,父親左觀瀾也是窮秀才,長年坐館,教書育人,兩袖清風,一懷明月。左宗棠二十一歲中舉,此後三次赴京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他內心不服氣容或有之,但這宗苦悶終究敵不過另一宗快慰,他在京城的大小書肆淘到瞭一大堆農書和醫書,竟如獲至寶。
左宗棠
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傢,妻子周詒端溫潤賢德,不乏詠絮之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完全認同夫君以耕讀為本的想法,卜居鄉間時,她賦七言絕句一首以示道義上的支持:
清時賢俊無遺逸,此日溪山好退藏。
樹藝養蠶皆遠略,從來王道重農桑。
左宗棠退隱鄉間,不肯出仕,周夫人並無微詞,但她深明大義,十分瞭解夫君的抱負和才能,因此也表明瞭更高的期許:“書生報國心常在,未應漁樵瞭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