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是為何?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王莽為什麼會對他的後代都這麼的殘忍?
李廣,西漢名將,陜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在中國歷史上,他無疑是一位充滿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自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由於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以良傢子弟從軍抗擊匈奴,至元狩四年前119年)軍前自殺,一生與匈奴七十餘戰,為二千石吏四十餘年,但至死未得封侯,給後人留下瞭“李廣難封”的慨嘆。司馬遷《史記》中一篇《李將軍列傳》,對李廣的遭遇寄予瞭無限的感慨和同情,令後人一掬“李廣不封侯,古往今來同一哭”之熱淚。太史公本人還因為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向漢武帝辯解而被施以宮刑。然而,他並沒有揭示造成李廣不能封侯的深層次原因,卻使得李廣的“飛將軍”正面形象代代流傳,二千多年來讓後人感慨、惋惜。而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乃天幸,李廣無封緣數奇”卻是意氣用事、難著邊際,更不能令人信服的解釋李廣緣何而不封侯。
探索“李廣難封”之因,我們應對歷史做冷峻的思考。
李廣的青年時代恰逢文景時期,那時國力還不足以與匈奴打一場大戰,李廣英雄無用武之地。
當時的軍事政策也是以防禦為主,就是衛青和霍去病在那個時代也不會有所作為,也隻能是被動防禦。文帝也曾慨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在那個大背景下,再有才幹的將領也難有所作為。但是即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廣因其勇猛善戰也是有受到封賞的機會的。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因奪取叛軍帥旗所以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