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可以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嗎?
昨天在一個戲迷群裡,跟人討論,主要是比較莎士比亞和湯顯祖誰厲害不說我提的....)。我說作為劇作傢,莎士比亞應該是超過湯顯祖的。但是,他們都表示湯顯祖孤本勝出,牡丹亭魔幻,超越生死的哲學命題等是莎士比亞根本沒法達到的。
我沒有繼續辯論下去。
第一,我發現我呆的地方錯瞭,假如我是在個話劇群裡,那麼結論完全可能是相反的。因為看戲的人多看牡丹亭,而對莎士比亞沒有深刻認知,而看話劇的人對莎士比亞熟悉,而人的優越感,又覺得自己審美是最高的,所以戲迷群裡,認為湯顯祖牛逼,而話劇迷多半認為莎士比亞牛逼。
第二,信息的嚴重不對稱。就像很多人說西方文學不好看,中國的美學最牛逼,《紅樓夢》怎麼怎麼,然鵝,那是因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我們的思路是東方思路,我們哪怕看完瞭莎士比亞全套,也是看的譯本,對他的時代不熟悉,少親近感,也不能客觀判斷其對文學,對戲劇和對語言的貢獻。
第三,我認為作為劇作傢,作品的量可以進入討論范圍。當然,這裡的量不是說乾隆的寫的詩那種,每首都平庸,而是說,作為劇作傢,量越大,他讓人看到的橫切面越大,一篇孤本縱使證明瞭其天才,但是容量有限,以湯顯祖四出對比莎士比亞作品,莎士比亞類型化豐富,喜劇系列,悲劇系列,《夏仲夜之夢》,我還看的朱生豪的譯本,都被莎翁的夏日氣氛驚艷瞭。而湯顯祖四出,在類型化方面是不如莎士比亞,在往內的探討方面,內在的自我人格關照方面,我以為沒有達到莎士比亞的高度。李爾王哈姆萊特,每個人的悲劇都來自於自己,還有宮廷系列,查理三世什麼,那種對人本身的關照,對權勢,軟弱,虛榮的思考,貫穿劇作始終。《牡丹亭》主要字眼還是在“情”字,甚至反禮教的光輝,也隻是在時代范圍內發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