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塑像為什麼留大須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當小三戚姬遭遇到原配呂雉

清康熙韓城縣知事翟世琪所《重修太史廟記》碑文:“太史公像,墨刻無須,而今廟相有大須……然天下塑相,僅見於此,末敢議更。亦當考據妥確,另建一相”。
司馬遷的有須無須?為什麼會引起人們的爭論呢?其中流傳著一段辛酸的故事:
司馬遷受“宮刑”後,隨著生理的變化,他的聲音和行動也隨之變化如婦女,胡須漸漸脫落無遺。司馬遷的夫人柳倩娘,她是一個畫傢,對丈夫一生的各個時期的容貌,都畫有影相。當她逃亡到韓城縣芝川鎮的芝秀庵為尼後,把丈夫的衣冠埋葬在庵後,就有心為丈夫設法立廟塑相,但是在昏君的統治下,這是妄想。她想到今生達不到這個目的,可以讓子孫把丈夫的遺容保存下去,一代傳一代,等待司馬遷日後得到公正評價的時候,豈不是能夠如願以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