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朱教授講朱子:人生趨吉避兇需知悔
文章分類:南宋
《朱教授講朱子》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先生所開專欄,為廣大讀者講解朱子之道。
朱子曰:“天下事未嘗不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若這吉處,不知戒懼,自是生出吝來。雖未至於兇,畢竟是向那兇路上去。”
譯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是一條被無數事實證明瞭的規律。如果你處在吉利的境遇,卻不知道戒驕戒躁、心懷憂患意識,那就一定會生出讓你悔恨的事情來。這就意味著你是在向兇險的路上走瞭。
《朱教授講朱子》百三一朱子曰:“悔,自兇而趨吉;吝,自吉而趨兇。”又說:“悔者,將趨於吉而未至於吉;吝者,將趨於兇而未至於兇。”又說:“悔是漸好,知道是錯瞭,便有進善之理。悔便到無咎。吝者,暗鳴說不出,心下不足,沒分曉,然未至大過,故曰小疵。然小疵畢竟是小過。”
譯講:朱子在講解《易經系辭上傳》的時候,專門對“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悔、吝,是人在犯瞭小過錯時憂患、愁慮的心理狀態的象征)做瞭解釋。他認為悔是一種自覺和理性的表現,人犯瞭小過錯,如果知道悔悟、悔改,那就意味著將從兇險中走出來,而趨向於吉利無咎)。吝,則是一種矛盾、不自覺、犯渾的表現。人如果犯瞭小錯誤,心有猶豫卻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會走向兇險,最後釀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