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高考”之路
文章分類:清朝
2017年高考終於結束瞭,每年高考,作文都是大傢關註的焦點,隨著第一天語文考試結束,各地作文題都已出爐,網友們迅速評出“最腦洞大開”、“最接地氣”、“最難寫”的命題。自2001年蔣昕捷《赤兔之死》後,歷年不斷有滿分作文面世。今天,我們來聊聊李鴻章的高考之路和優秀作文。科舉也算是古代的高考瞭,對於萬千寒門學子來說,一朝金榜題名,便是改變出身和命運最好的途徑,自然讓考生和傢長們都相當重視,李鴻章也不例外。他少年聰慧,6歲入傢館棣華書屋學習,先後受教於堂伯父仿仙和合肥名士徐明經。1843年在廬州府學被選為優貢各省學政選拔文行俱優者)後,帶著傢人的期盼奔赴京師,準備參加來年順天鄉試。他在《入都》詩中寫道:“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欲封侯。”把一個行裝寒磣但又氣宇軒昂的弱冠書生,決意占鰲頭題金榜的意氣展露無遺。
1844年,李鴻章參加順天恩科鄉試,中試第84名舉人。第二年又參加恩科會試,此場同考官為他父親李文安的戊戌同年曾國藩。雖然鴻章落第未中,卻憑借詩文博得瞭曾氏的青睞。以至於後來曾國藩曾對李瀚章說:“令弟少荃,自乙丙之際1845、1846年),仆即知其才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