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晚清名臣張之洞舉行四次葬禮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為何“愛民如子”難以實現? 乾隆告訴你答案
【編者按】2008年10月4日,停放在河北南皮縣烈士陵園一年多的張之洞屍骨,被安葬到籌建中的基地。這片墓地,本是張之洞最初安息的地方。99年前他逝世時,絕對不會想到,這一次,已經是他的第四次葬禮。
歸葬
這是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十二月十五日,河北南皮縣雙廟村張氏墳場正在舉行張之洞的葬禮,這次葬禮舉行得十分隆重。孫中山曾說過,“張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傢”,意指張在鄂興實業、練新軍、辦教育,為辛亥革命提供瞭物質、人才和思想等基礎。盡管後來的張之洞極力維持腐朽的晚清帝國,他和曾國藩等主持洋務運動的晚清重臣,依然得到瞭世人的尊重。
正是在民間有著極高的認可度,清末民初的亂世之中,張之洞的墓始終無恙。
掘墓
轉折來自上世紀50年代。1956年,牟安世著《洋務運動》問世,洋務派整體評價開始走低,張之洞也未能幸免。1966年“破四舊”又被提出,盡管毛澤東早在1962年曾強調,“談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但張之洞的墳墓,在這樣瘋狂的大潮中也未能幸免。1966年秋的某天,以學生為主的紅衛兵造反派,扛旗打鑼來到墓地,先將張之洞墓碑拉倒,然後開始掘墓。兩個多月之後,一個消息在南皮傳開——張之洞的屍體不見瞭。然而,當時忙於“農業建設”和 “階級鬥爭”的人們,卻漸漸地將這件事淡忘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