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真性情”怎敵“大醬缸”
文章分類:清朝
郭嵩燾不容於當時的官場,當然與他的思想太超前有關系。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即性格決定命運,在大清朝的官場裡,郭嵩燾遠不如曾國藩圓融,不知道掩飾自己,直來直去說真話,對官場潛規則不管不顧,從而成為眾矢之的,無法見容於官場
十年砍柴
論交誼在師友之間,兼親與長,論事功在唐宋之上,兼德與言,朝野同悲惟我最;
其始出以奪情為疑,實贊其行,其練兵以水師為著,實發其議,艱難未與負公多。
同治十一年(1872),曾國藩在兩江總督衙門裡去世,他的朋友、親傢(曾的女兒嫁與郭的兒子)郭嵩燾送上這副情深意切的挽聯。此時郭嵩燾已罷官回到湖南,講學於城南書院。挽聯的看點是郭嵩燾提到自己對曾國藩所建功勛的貢獻:曾國藩奔母喪回鄉守制時,是郭嵩燾遊說曾國藩打消疑慮,墨絰出山出任“團練大臣”;在曾領兵之初他任曾的幕僚,並建議曾國藩創建水師。
又十三年過去,光緒十一年(1885),左宗棠歿於閩浙總督的任上,郭嵩燾作為左的同縣老鄉、親傢(郭的女兒嫁與左宗棠的侄子)和後半生的冤傢,郭寫瞭一副挽聯:
世須才,才亦須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