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早年寫的小楷,豐腴工整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半輩忠臣——鰲拜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曾號東洲山人、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清湖南道州人,古代習慣以地望相稱,故世亦稱其為何道州。其父何凌漢曾任清工、吏、戶三部尚書等朝廷要職,用今天的話來說,何紹基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官二代。何紹基通經史,工詩文,精小學金石碑版,書法融漢魏而自成一傢,尤長草書,一生名滿天下,早在道光十一年取得貢生身份時,即已被學政譽為“國士”,卻在清代省一級科舉考試中多次黯然神傷,京城3次、回湘5次鄉試均名落孫山。但對當時的讀書人包括部分官宦子弟來說,科舉正途之路是必過的一道門檻。正因為如此,所以何紹基37歲那年,又一次踏進瞭科舉考場,這是他第9次鄉試也是最後一次回湘參加“高考”。兩年之後的39歲,何紹基寫下《冊封琉球賦》。
何紹基書法,以行書和篆隸常見,蒼渾古樸,拙氣十足。由於其獨創回腕法,更被人認為是“拙”之根源。然而何紹基早年書法所書小楷,結合顏真卿《麻姑仙壇》與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看起來工整豐腴,相當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