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張之洞與李鴻章關系,是不是真的像電視裡演的的那樣茍且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水煮日報:梁啟超的思想來自福澤諭吉
晚清重臣張之洞與李鴻章關系,是不是真的像電視裡演的的那樣茍且
張之洞與李鴻章同為晚清重臣,關系自然不好。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洋務派的頭號代表。張在政壇上的顯赫晚於李鴻章。這二人都見重於慈禧,既有相同的政見,也發生過政爭。就他們問的個人關系上而言,還構不成什麼同黨,也不是什麼政敵。而從興辦洋務這一層而言,他們屬同一個營壘,李是洋務領班,張是洋務殿軍。從對外交涉方面看,李在中法之戰、中日甲午之戰中主各,張之洞主戰。因此同李時迸發政爭。
張之洞與李鴻章雖未曾在同一班子做過成員,直接摩擦少些,但隻要在官場,總是要有摩擦的;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兩人秉持的證見與為證作風也大不相同,李鴻章曾對他的老師曾國藩自承過,他做官的藝術是打痞子腔;張之洞呢,最初是做清流派的,約等於如今在研究室機關當差卻愛發表時評之類的人,縱或外放做官去,骨子裡還是遺存些書生氣。中日甲午開戰,李鴻章要和稀泥,行痞子作風,張之洞執言玉石俱焚,力主抗戰,發書生習氣。李鴻章恨得牙根癢,不惜破壞官官相護潛規則,向皇上打小報告,說張壞話:“張之洞為官數十年,猶不免書生之見。”張之洞也不輸火,反唇一譏:“李少荃議和多少次,公然以前輩自居。”時人莞爾,謂為絕對好對聯;後人驚悚,可推知官場就這麼個鬥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