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張謇與他的觀音畫主題性收藏與展示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慈禧逼死珍妃後,光緒為什麼再也不碰任何女人
張謇是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是清朝末年的君主立憲派,主張維新自強,在當時屬於清流。光緒二十年狀元,授翰林院編修,與清末官場腐敗成風、捐班橫行、賣官鬻爵司空見慣相比,他是有功名的清節之士——科舉功名之拔得頭籌,又有報國維新青雲之志。兩者兼得者,唯蔡元培可相頡頏。在清末,這樣的例子是極少見的。
張謇在清末以呼籲立憲聞名於世,甲午戰爭時與權貴李鴻章政見相異而彈劾之,聲名大起。在維新思想統轄下,他的主要生平業績,是在故鄉大辦實業,建博物苑、圖書館;先在清廷學部任中央教育會長,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長或中國教育學會長,為教育界領袖。又以浙蘇兩省聯手,與湯壽潛(浙江)聯合成立“預備立憲公會”號令立憲派進而號令全國知識界。辛亥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北京政府農商總長,足見其在保皇派、立憲派、革命派各個圈子都有巨大的影響力與威望。但在服務新政府之際,張謇作為先行者前瞻者的改造社會、維新政治的理念,卻是寸步難行捉襟見肘,時時遇到保守勢力明的或暗中的抵制。作為政治傢,在重重阻力下顯然很難有所作為。他於是回過頭來,在1915年辭職南歸,於老傢江蘇南通從事實業建設。建造博物苑、圖書館,在當時都是史無前例的首創之舉,正體現出張謇重視普及科學文化、開啟民智又敢想敢幹、敢做敢為的維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