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靠哪一句話消滅20萬明軍
文章分類:清朝
在古今戰例上,一般大兵團作戰,都喜歡“四面合圍”或者“分進合擊”的方式,然而,作為兵力較弱的一方,也會利用地形,機動作戰,鉆進敵人各部之間的空隙,集中兵力,各個殲滅,發生在明朝後期的薩爾滸之戰,就是這方面的經典戰例。
在明朝萬歷後期,大明與後金已成明顯敵對的雙方,在遼東一帶經常展開戰爭,互有勝敗。明朝方面覺得必須徹底解決後金這個麻煩,於是決定興大兵,以數量上的優勢擊敗後金。而後金方面呢,努爾哈赤也覺得必須擊敗明朝,尤其是殲滅其精銳兵團,以便在今後的交戰中占上風,雙方都在尋找一場決戰。
公元1619年正月,決戰機會來瞭,明朝方面集中47萬兵力向遼東發起進攻,由楊鎬坐鎮指揮,明朝方面真實的兵力,一直說法不一,有的說不過11萬,有的說約20萬,反正數量遠多於後金。都是強有力的軍隊,但強有力的軍隊組合起來,未必是強有力的團隊,因為戰鬥力不等於簡單的加法或者組合,還得看各路軍配合。明軍當時從四個方面進軍,從北面進軍的是馬林兵團,從西面進軍的是杜松兵團;南面是劉綎兵團,西南面是李如柏兵團。整個作戰部署是“分進合擊”的思維,看上去似乎穩妥而全面,然而,似乎沒有考慮到戰爭條件的多樣性和地理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