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助推辛亥革命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康熙惠妃到底是明珠的妹妹還是侄女?
張謇與辛亥革命,史學界議論瞭近百年,近20年始有公論。張謇作為一位愛國、創新的政治傢,在辛亥革命中能夠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堅決地從立憲走向共和,從而為創建共和體制作出瞭貢獻。正如革命黨領袖黃興所說,張謇和趙鳳昌等人為"締造共和,殫盡心力",這是很確切的評價。
目睹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時候,張謇正好在武昌。張謇是10月4日到達武昌的,此行的目的是去接辦湖北紗、佈、麻、絲四廠。在武昌,張謇兩次拜訪瞭幫助自己取得湖北四廠承租權的湖廣總督瑞徵,瑞徵設宴招待瞭他。7日,工廠正式開工。10日陰歷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晚八時,張謇登上“襄陽”輪啟程返回。不久就看見武昌草湖門火光沖天,火光“橫亙數十丈不已,火光中時見三角白光激射”。十時開船後,“舟行二十餘裡,猶見光熊熊上燭天也”。12日早晨,張謇按預定計劃在安慶拜會安徽巡撫朱傢寶商議導淮,方才“知武昌以十九日夜三時後失守”,安慶也是“勢處大難,無暇更說導淮事矣”,於是當晚十時又坐“江寬”輪東下。14、15日兩天,張謇在南京勸說江寧將軍鐵良與兩江總督張人駿出兵支援武昌並立即奏請立憲,但遭到否決,於是張謇大罵他們是“無心肝人”。16日,張謇到達蘇州,拜訪江蘇巡撫程德全,當夜與學生雷奮、楊廷棟為程德全趕寫“請速宣定憲法、開國會”的奏章,徹夜不眠。可見,張謇在武昌起義的時候,一方面為清廷失守武昌而痛心,一方面認為這是迫使清廷實行立憲的好機會。此前,作為立憲派的領袖,張謇已經為此作過很大努力,甚至發動瞭全國性聲勢浩大的請願活動,但頑固的清廷卻始終采取欺騙和拖延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