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璽璋:梁啟超的最後十年
文章分類:清朝
楔子
武昌城頭一聲槍響,劃破瞭兩千年帝制的夜空,迎來瞭中華民族新紀元的黎明。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隨後,清帝宣佈退位,孫中山如約讓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經多方博弈,最終勝出,成為民初政治舞臺上的明星。民國第一名記黃遠庸筆名遠生)在一篇文章中不無揶揄地寫道:“雄才大略之袁公,四通八達,綽綽乎遊刃有餘。受任未及期年,而大權一一在握,《約法》上之所謂種種限制之不足以羈勒袁公,猶之吾國小說傢所言習遁甲術者,雖身受縛勒,而先生指天畫地,念念有詞,周身繩索蜿蜒盡解。”
這一年的十月,流亡海外十四年的梁啟超自日本啟程歸國,以滿腔熱情投身新中國的建設。最初,他對袁世凱是頗懷有些希望的。他很清楚,當下中國這個局面,要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必須借助袁世凱的力量。“茍能善用之,誠足以致中國於治強”。但他沒有深究,袁世凱是否能夠並且願意為瞭別人的政治理想而放棄自己的權力欲望。他後來也承認:“當時很有點癡心妄想,想帶著袁世凱上政治軌道,替國傢做些建設事業。”可是,袁世凱對於梁啟超的良苦用心究竟能領會多少呢?何況,他不得不面對的,首先還是習慣瞭江湖造反的孫中山,也就是梁啟超所謂“更甚於洪水猛獸”的“暴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