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犯瞭一個致命錯誤,致使18萬俄軍南下
文章分類:清朝
說起李鴻章這個人,一直有著很大的爭議。在歷史學界有一個說法:“中國歷史上隻有兩個半外交傢,一位是周恩來,一位是李鴻章,半個是顧維鈞。”但是人無完人,李鴻章也犯過一系列的錯誤。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更是對日本恨得咬牙切齒。這和當時全國的形勢完全一致,但一個國傢一旦喪失理智就即將出現危機。就在甲午戰爭知乎,李鴻章犯瞭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直接導致瞭1900年東北地區的喪失。
一、甲午戰爭之後,國內的反日情緒十分高漲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憤青皇帝光緒的錯誤指揮和廢物清流們的胡亂折騰,最終本來可以打成和局的戰爭以清廷的慘敗而告終。在戰爭中,很多清流把北洋水師和那些陸軍精銳力量視為李鴻章的私人力量。見死不救的情況一再出現,以至於日軍將領都感慨說:“這簡直成瞭李鴻章與日本帝國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李鴻章苦心經營北洋水師和陸軍部隊喪失殆盡。再加上李鴻章在日本的種種遭遇,回國之後的李鴻章對日本恨之入骨。這一點和當時的局面是非常相似的,當時全國的國人也都極度仇視日本。當時甚至有一些學子建議遷都西安,與日本進行長期的戰爭。與此同時,在國傢民族極其激進時,就有可能在國傢戰略層面上發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