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身後的百年遭際 曾遭紅衛兵掘墓
張之洞
作者:劉施民
張之洞(1837年~1909年),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自號抱冰。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1863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中法戰爭時,擢兩廣總督,用馮子材,擊敗法國軍隊。後調湖廣總督,設廣東水陸師學堂,創槍炮廠,開礦務局、制鐵局、織佈局,修鐵路。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提出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著名觀點。
張之洞於1909年逝世,次年歸葬傢鄉。
張之洞去世半個多世紀後的1966年秋的某天,張之洞建起的南皮中學學生為主的紅衛兵造反派,扛旗打鑼來到張之洞墓地,先將張之洞墓碑拉倒,然後開始掘墓。縣裡四位同志試圖阻攔,理由是省裡指示,張之洞為清代重臣,墓地為歷史古墓,要註意國際影響。
一個造反派頭頭說,張之洞就是牛鬼蛇神,就是封資修,再阻攔,連你們一塊打倒!更有一個頭頭說,到聯合國我們也不怕!兩個小時後,墳土被挖光,露出石灰和青磚砌成的四個磚套,磚套內為四口黑紅色棺,由於厚重,一鐵鎬下去,隻能錛出一道白印,最後造反派用鐵錘砸鋼釬才打開。隻見張之洞面如活人,幾縷銀髯飄灑胸前,頭戴官帽,嘴含一個大珠子,身上蓋瞭六七層被。隨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塊懷表,一架眼鏡,兩個鼻煙壺,硯臺、珍珠、金銀、字畫等珍貴文物四十餘件。“全身是完整的,皮肉幹白,貼在骨頭上,衣服見風後就成瞭佈片,到處飄散。”南關村農民張執信,清晰地記得他看到張之洞屍體時的情景。兩個多月之後,一個消息在南皮傳開——張之洞的屍體不見瞭。忙於“農業建設”和“階級鬥爭”的人們,漸漸地將這件事淡忘瞭。這位晚清重臣就以這種莫名的方式完成瞭第二次“歸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