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亡魂懸疑》第十四章 努爾哈赤死亡之謎
文章分類:清朝
清史纂修的第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就是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稱他為“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但關於他的死因,史學界爭論不休,始終沒有定論。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鬱悶而死,還是因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朝鮮人的著作中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並受到明將袁崇煥的譏諷。
據史料,1626 年,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大軍號稱14萬)南征,一路勢如破竹,不戰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臨寧遠城下。明朝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嚴詞拒絕努爾哈赤的招降,親率兵民萬人頑強守城。他們在寧遠城上架設瞭11門紅衣大炮按:本為紅夷大炮,因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忌諱“夷”字,故稱紅衣大炮),隨時準備迎接來犯之敵。
這種紅衣大炮的威力非常大,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閻崇年研究員認為,這種紅衣大炮為英國制造的早期加農炮,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擊殺密集騎兵具有強大火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
紅衣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確實發揮瞭它的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後金軍隊的攻城行動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嚴重受挫。寧遠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後金軍隊便撤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