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修身養性之道——靜坐,平淡,改過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噶爾丹力抗清軍那麼久靠的是一種來自西方的神器武器
修身養性要與現實環境相結合
一個人能受到世人的敬仰,其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修為。曾國藩把自身修煉同“齊傢、治國、平天下”聯系起來,並處理地有條不紊,這正是他為人處世的過人之處。
曾國藩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染,後又經過嚴格的科舉選拔,終成一代封建知識分子的典范。也因為此,曾國藩極其重視儒學,儒學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成瞭他人生追求的理想,曾國藩還將其視為自身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在曾國藩看來,宋明之後,封建正統士大夫通常把修身同治國、平天下置於兩個對立面,將它們相互割裂開來,強調各自的重要性,最後,非但治國、平天下缺乏精神依靠和宏偉目標,也導致其無法完成救世大業,就是滿腹經綸也不能為天下人辦實事。這樣就把“傳教”與“做事”對立瞭起來。追根究底,曾國藩認為其主要問題就是人們把“修身”二字過於簡單化,將它完全孤立起來,從而使其無法運用於實踐中,更不可能將“修身”與“治國”、“平天下”很好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