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代表作《蜀素帖》,時年僅三十八歲,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蘇東坡建房子與買房子的傳奇故事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宋四書傢”(蘇、米、黃、蔡)之一,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後是歐陽洵、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又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傢。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太後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無繪畫作品傳世。
米芾在書法認識上,主張貶唐尚晉,但是他學習書法卻仍遵循從唐楷入手,由淺漸深,追溯古法,且不專一傢,擇善而從,揚長避短,廣收博取,融會貫通,自成一傢。
《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帖》書於烏絲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