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時,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劍,並非因為劍太長,根本原因在這
文章分類:秦朝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荊軻刺秦王時,秦始皇三次拔劍都沒拔出來,是因為當時秦國先進的青銅冶鑄技術,使得秦國的劍普遍做得比較長,所以這才沒能及時拔出來。還拿瞭秦始皇兵馬俑遺址中出土的秦代青銅劍為證。
其實這個論點是錯的,是站不住腳的。
早在先秦時期,並非隻有秦國一個國傢冶劍技術牛逼,韓國、吳國、越國等都是發達的鑄劍地區,最富盛名的當屬越王勾踐劍。所以說,這些國傢同樣也有技術做出更長的劍來。那麼越王勾踐劍為何全長不過55.6厘米呢?那是由於春秋末期的文化和地區風格所導致的。
到瞭戰國時期,劍的長度就開始逐漸增長瞭,當時的其他國傢也有長劍的生產。比如《戰國策》中就有記載,齊國名將田單所佩戴的劍就很長,劍柄都到下頷瞭,時人稱之“修劍拄頤”。所以那篇文章說60厘米就是青銅劍的極限是不正確的,而且據考古的發現,到瞭戰國後期,長達90到100厘米的銅劍已經很常見瞭,甚至個別的能到1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