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怎麼改革的 管仲改革的意義有哪些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老子《道德經》與風水
管仲是齊國的國相,在管仲輔佐齊桓公期間,齊國迅速強大,成為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一國。這些都歸功於管仲的改革,那管仲是怎麼改革的呢?管仲的改革措施以義利並重,涉及齊國的方方面面,他的改革思想後被收錄在《管子》中,並一直被人仰慕,那管仲改革的意義何在?
管仲是怎麼改革的
管仲改革的時代是周天子喪失權威後,個諸侯國之間為瞭爭奪土地財富,成為強者已是當時時代的主題,而當時的齊國財政危機嚴重,而外部鄰國對齊國虎視眈眈,所以當鮑叔牙舉薦管仲為齊國相國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使齊恒公逐漸成為中原霸主。

管仲的改革涉及到瞭方方面面,在政治上,選才用人上,經濟上,法制上,社會政策,軍事政策和外交上都進行瞭改革。在政治方面,管仲建立瞭一套考核制度,用來選拔提升各級的官員,將國度之外地區分為5屬,各屬下由縣、鄉、卒、邑4級,就是把行政區域給細分化瞭。在用人方面,以實力說話,官員由每鄉鄉長推薦,稱職的可以得到晉升。用兵上面,將全國化為二十一鄉,其中十五鄉為士鄉,為軍事作戰而準備。在經濟方面,管仲大力發展農業,並重視商業,統一瞭貨幣。法制方面,管仲以法令為權威,不遵守者必須處死,所以齊國上下齊心。在社會政策上,管仲就註意到瞭貧富差距會帶來的危害,所以他推行瞭禮法,主張道德教化,與法治並重。外交上,管仲主“尊王攘夷”,所以在後來九合諸侯中,周天子也派人參加瞭,確立瞭齊恒公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