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傳》何以居於《史記》列傳之首? | 文史知識
文章分類:商朝
你也會想看的:薑子牙的這項本事,申公豹永遠都學不會,難成大事!
《伯夷列傳》是《史記》七十列傳的第一篇,也是《史記》中的一篇奇文,在全書中占有“文眼”地位,切不可輕易讀過。
《伯夷列傳》位居列傳之首,並非僅僅是時間順序上的安排。當時《詩經》學中有“四始”之說,司馬遷在《孔子世傢》中就記載瞭魯詩的說法:“《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詩經》中每類詩的第一篇都被賦予瞭特殊的含義,如《毛詩大序》認為“四始”為“《詩》之至也”,齊詩更是在其中糅入陰陽五行、律歷讖緯等內容。處於經學勃興時代的司馬遷,在安排《史記》篇目時,不能不對“始篇”格外重視。那麼,為什麼以《伯夷列傳》中作為列傳之“始”呢?
從資料上來說,見諸經傳的三代人物甚多,例如皋陶、伊尹、傅說、仲山甫等,並“功烈尤顯,事跡居多”《史通•人物》)。但是,司馬遷沒有取那些人物而僅為伯夷作傳,原因在《太史公自序》中有交待:“末世爭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作《伯夷列傳》第一。”也就是說,司馬遷痛慨時代奔競擾攘、爭名逐利之風,而取讓國餓死者為傳首,以標榜重義高讓之德矯厲世俗。這與“嘉伯之讓”而以《吳太伯世傢》居於世傢之首,用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