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鶚為何不如曹雪芹?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子孫滿堂!康熙共有97個孫子都是什麼下場?
上個世紀20年代經胡適等考證出後40回系曹雪芹偽作,而是高鶚所續。這在《紅樓夢》的傳播和研究都是歷史性的突破和進展,但高鶚得到著作權、署名權的同時,獲得的不是稱贊,而是詆毀甚至謾罵。俞平伯認為是“光榮的失敗”,而周汝昌則是痛斥加批評,認為是“狗尾續貂”,張愛玲則對後40回有切齒之憾。我個人認為,高鶚和曹雪芹的差距在於,他篡改瞭曹雪芹的小說本質。
高鶚畫像
結構的位移:從空間到時間
長篇小說的結構是作品的框架,也是根基,《紅樓夢》前80回的不同凡響之處,首先在於結構打破瞭傳統小說的套路。脂硯齋在評點《紅樓夢》時,指出小說的結構采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方式,也就是說《紅樓夢》的結構不是一般傳統的長篇小說的線性方式。就時間而言,前80回也有很多時間的印記,寫到很多節令,元宵、中秋、重陽、春節都有詳盡的描寫,有些人物的生日也交代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具體到年份時,往往用“又一年”、“第二年”這樣模糊的概念,所以前80回不是以時間作為小說的經緯線,而是通過空間的轉換來替代。榮國府、寧國府、大觀園、亭臺樓閣、齋庵院軒,這些形成瞭小說的塊狀結構。這個“塊”最重要的就是大觀園瞭,大觀園又分成若幹小塊,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稻香村、櫳翠庵,一個空間接著一個空間,也就是一個意象接著一個意象,這些意象形成瞭意象群,小說由大觀園等一系列意象群組成的輝煌宮殿,時間的流逝,人物的命運,都在宮殿的背景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