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僧石濤與南京之緣
文章分類:清朝
明末清初,社會劇烈動蕩,而傳統畫壇卻是百花齊放、百傢爭鳴,“四王吳惲”、“金陵八傢”等名傢大師異彩紛呈,石濤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朱明宗室後裔,畫藝成就卓著,被譽為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其創作與南京有著不解之緣。
石濤(約1642年—1707年以後)為全州人(今屬廣西),字石濤,號清湘遺人、苦瓜和尚等。他原為明宗室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出生時正值晚明風雨飄搖,其父朱亨嘉死於兵亂,幼小的石濤被人保護送入釋門,總算免遭禍害。石濤出傢後曾經客居武昌,隨後浪跡天涯,漂泊數十載。
早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石濤便來過南京天龍古院作畫。5年後,先後駐錫安徽宣城敬亭山麓寺庵,並數赴黃山遊歷。康熙十七年(1678年)石濤再度叩訪金陵,康熙十九年(1680年)寓居城南長幹寺一枝閣,大約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前往揚州。
明代南京曾是開國京師與陪都,又為南明小朝廷所在地。清代易幟後,這裡寓居不少前朝遺民,緬懷故國、反清復明的傾向比較強烈。包括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以及石溪、程正揆等一批名畫傢,他們遁跡自然,隱居不仕,寄情於翰墨丹青之間,抒懷遣興,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與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