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禵原名不叫胤禵,雍正的原名也不叫胤禛,兄弟改名為哪般?真相讓人無語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讀史|李鴻章成功秘訣:三個“桿子”
清朝入關之前,包括清太祖、清太宗在內,滿族人大多都是以動物、植物或生活用品的名稱來命名的。
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滿文原義為“野豬皮”,舒爾哈齊為“小野豬皮”,雅爾哈齊為“豹皮”,多爾袞為“獾”。清太宗的“皇太極”譯音最初為黑還勃烈,為“蒼狼”的意思。
這種命名方式不但粗俗、缺少文化底蘊,而且重名率非常高。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康熙受漢文化影響很深,特別欣賞明太祖朱元璋給子孫命名的辦法,在給諸子起名時,第一字均用“胤”字,第二字都采用“示”偏旁,而且所選的字,含有“吉祥、如意、受福”之意。
比如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六阿哥胤祚、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等。
註意,上面各個皇子的排行,並不是康熙帝全部兒子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