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善玩皇權,康熙和乾隆加一起也不是對手,年羹堯、隆科多都服
文章分類:清朝
清代理學名臣李紱曾稱:“雍正改元,政治一新”。剝去這話褒揚阿諛的成分,也有其真實的一面。雍正是清代諸帝中將中央集權提高到空前程度的第一人,他即位之後的各項新政,無不蘊含集權題義:改革政制以增加集權、打擊皇二代同時瓦解朋黨、誅殺權臣以回收權力、整頓吏治高唱反腐、興文字獄以統一思想。
即位之初,雍正在養心殿西暖閣書寫瞭一副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盡管下聯有躬自反省的意味,但顯然上聯中的“一人治天下”,才是雍正的真正意旨所在。
要以一人治天下,先得樹立絕對權威,要樹立絕對權威,政制設計與政治鬥爭就不可能避免。
雍正元年(1723年),六科給事中劃歸都察院管轄,實際上取消瞭前者的“封駁”(輔助皇帝處理奏章)之權。與此同時,雍正向各地陸續派出巡察禦史,以處理地方政事,監察地方官員。削弱科道官的諫議權,加強都察院對地方官員的監察權,這都有利於強化皇權。此外,雍正還向地方派遣“觀風整俗使”,這是他個人的發明創造。觀風整俗使主要職能是“查問風俗,稽查奸偽”,實質則是思想文化警察,有助於皇權意識形態一元化。
密奏制度的推行,是雍正集權於己的又一大創舉。早先,地方官員向皇帝報告,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都需要經過通政司進呈,因此是公開的,而非隻由皇帝拆閱的私密奏折。到雍正時代,先是地方督撫獲得直接密奏皇帝的權力,跟著提督、總兵、佈政使、按察使、學政等也獲此資格,發展到後來,一些微末之員如道、府官等,也被特許密折奏事。通過閱覽密奏並朱批回復,雍正直接處理大小政務,乾綱自此專斷。密折奏事制度鼓勵告密,於是又成為雍正控制官員的一種強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