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沒有漢文帝劉恒,也就沒有廷尉張釋之?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中國古代美女趙飛燕,身世離奇,坎坷人生
為啥說沒有漢文帝劉恒,也就沒有廷尉張釋之?
漢初,之所以能在呂氏覆滅後,很快迎來使國傢走向繁盛富裕的“文景之治”,除瞭漢文帝和漢景帝的開明賢能、治國有方,以及朝廷聚集瞭一批能幹的大臣外,還有一批敢於犯顏直諫的諍臣,時刻幫助皇帝糾正錯誤,這才使國傢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些敢於直言不諱的大臣中,張釋之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
張釋之,字季,河南南陽人。最初與兄長張仲同住,兄為其出錢,買瞭個騎郎的宮庭小官;可是幹瞭十年,不知何故,卻一直得不到升遷。張釋之說:“這麼久得不到升遷,拖累瞭兄長,實在是不妥。”由是,打算辭職回鄉。中郎將袁盎很惜才,知道張釋之是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才,覺得就這樣走瞭太可惜,便向漢文帝推薦他為謁者,漢文帝要面試他。當張釋之朝拜瞭漢文帝後,正準備上前高談闊論,漢文帝說:“好瞭。不要發表長篇大論瞭,就說說當下可以施行的做法吧。”於是,張釋之就說瞭秦漢之間的事,分析瞭秦朝之所以亡,漢朝之所以興的原因以及當下應該做的事情。漢文帝對此大加贊賞,當即封張釋之為謁者仆射。也是漢文帝賢明,能夠慧眼識珠,僅一次面試,就把在宮廷庭裡混瞭十年的張釋之拔擢瞭出來。這年正是漢文帝劉恒登大寶的第三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