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當年就從這裡走向瞭秦王大殿
文章分類:秦朝
當我第一次聽到“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時,不僅對每個細節產生瞭興趣,同時心裡也產生瞭三個疑問:一、易水在哪裡?二、為什麼送別荊軻的地點是易水?而不是離燕國國都薊更近的河流,比方說永定河?三、刺殺行動無論成功失敗都是個死,荊軻緣何還要去?這些疑問伴隨我多年,直到我系統地學習歷史並親訪易水河後,才徹底明白。
原來,易水雖是天然河流,但同時也是“燕下都”的護城河。之所以稱為“燕下都”,就一定有“燕上都”。上都就是燕國的首都“薊”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具體位置: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北五公裡處的董傢林)。燕國的歷史一共823年,共有44代國君,其中戰國時期的燕昭王是燕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國君,燕下都就是昭王時期大規模擴建的。之所以營建燕下都,是當時的形勢所迫。燕昭王繼位之前,燕國發生瞭內亂導致齊國和中山國大舉進犯。燕國的內憂外患促使燕昭王繼位後在靠近齊趙邊境的地方修建軍事重鎮--燕下都,以應付來自東、南、西三面的威脅燕國國都薊太靠北瞭,不足以抵禦來自南方的威脅)。燕下都在今天河北保定市的易縣。重點要提到的,燕下都的南城墻外,以易水做天然的護城河。說到這裡,也許就明白瞭:荊軻與太子丹從認識到交往,一直到刺秦王臨行前,都是在燕下都這個地方,因此也就有瞭“風蕭蕭兮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