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有何出色之處 讓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他不可?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算起,道光是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一位皇帝。要講晚清的故事,還得從道光講起。道光原名為愛新覺羅·綿寧。按清朝的避諱規則,皇帝名字第一個字需避諱,而綿為通用字,因此嘉慶遺詔中立綿寧為皇太子的同時,特意改“綿”為“旻”,以免給百姓日常文書造成不便。道光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繼承大統時已經39歲,他前半生中從一位普通皇子脫穎而出成為皇位接班人的過程,頗具傳奇色彩。
早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綿寧跟著祖父乾隆去打獵。當時年僅10歲的綿寧,在獵場上出手不凡,一箭破空射出,一頭鹿便應聲倒地,完美地展現瞭從大清祖宗那裡傳承下來的白山黑水精神。80歲的老祖父乾隆樂得合不攏嘴,對這個小孫子贊賞有加。《清史稿》宣宗本紀記載,“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不僅如此,這個平日遇上點雞毛蒜皮小事就要作首詩的乾隆皇帝,也特地為綿寧的壯舉寫瞭首打油詩。
“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原來,乾隆觸景生情,想起六十多年前,自己跟隨祖父康熙皇帝木蘭秋狝時獵熊的往事,當時乾隆也因表現出色,被康熙賜黃馬褂。那時候乾隆為12歲,而綿寧如今隻有10歲,所以是“所喜爭先早二齡”。這句詩,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暗示——這孫子,像我。不僅像我,而且比老子當年還要厲害。
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
傢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