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深處的嘆息 ——評《劍魂簫韻——龔自珍傳》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支持洋務運動的張之洞,為何突然反水殺害上千自立軍?
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必然要靠具體的人格和行為來體現,反過來,優秀的人品和社會作為,又可以不斷豐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憂國憂民、兼濟天下、志存高遠……這些一向是中國傳統文人突出的人格特征和價值追求,在大力提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從傳統文化人格的優秀品質中汲取養分,以鑄造和滋養現代文化人格,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精神的深層傳續。陳歆耕撰寫的《劍魂簫韻——龔自珍傳》作傢出版社出版),正是在屈原的忠貞不渝、杜甫的心系蒼生這樣一條傳統文化人格的脈絡裡,理解和書寫晚清文學巨匠、思想傢龔自珍。
傳主之魂,也是我國傳統文人士者的人格之魂。抓住瞭這一點的《劍魂簫韻——龔自珍傳》,在結構上完全打破傳統傳記按時間順序縱向描述人物歷史的慣常模式,按照傳主的性格特征以及社會背景等內容,截取有標志性的橫斷面,劃分出其人生境遇的三大板塊,將全書分為上、中、下三部。上部題為“巨匠”,直接從傳主最突出的人格形象和價值地位入筆,作為“一代文字之雄”,龔自珍無論其詩其文,其藝其義,的確都堪稱巨匠;中部和下部則分別題為“困獸”和“春泥”,高度概括瞭龔自珍的一生處境、性格特征和不懈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