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剛柔相濟則不可偏廢的智慧,真的是無人能匹敵
古人日剛柔之道在於剛可壓柔、柔可克剛。若太柔即靡,太剛則折。所以得天地之道,宜剛柔相濟,不可偏廢。其實,剛柔相濟與鬼谷子所說的。飛鉗之術是有同工異曲的道理的。即應做到能收能放,縱橫自如。一個人如果懂得剛柔之道,則處事、為官也就會事半功倍,恰到好處。
同治元年(1862)咸豐帝在逃往熱河途中,命令曾國藩速派湘軍大將鮑超帶兵北援。曾國藩一時舉棋不定,一連幾天都是通夕不能成寐,因為北援事關勤王。無可推諉,但又想留下鮑超所部對抗太平軍。他召集文武參佐討論對策,要求每人提出一種方案,結果多數人主張派兵人衛,隻有李鴻章力排眾議,說夷氛已迫,人衛實屬空言,三國連衡,不過金帛議和,斷無他變。,而。楚軍關天下安危,是失,切宜慎重。,主張。按兵請旨,且無稍動。李鴻章認為英法聯軍業已逼近北京,。人衛實屬空言。,英法聯軍之役必將以。金帛議和。而告終。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聯軍,而是造反的太平軍。湘軍"關天下安危。,應把刀鋒對準太平軍。至於北援,應按兵請旨,靜待時局之變。曾國藩深受啟發,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鮑超人地生疏,斷不能至,請於胡、曾二人酌派一人進京護衛根本。一面在實際行動上采取拖延觀變戰術。結果不出所料,十月便接到和議。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同時接到率勇北上諭旨的河南、陜西等省巡撫聞命即行,結果卻空跑一趟,勞民傷財。相比之下,則顯出曾、胡二人的高明。而他們二人之所以高明則由於接受瞭當時正在曾國藩幕中充任幕僚的李鴻章的意見。事後,胡林翼選擇李鴻章、陳鼐、李榕三人的獻議附於曾、胡二人的書面意見之後,編為《北援集議》系書刊行於世。大概由於內部議論過於直露,不宜公開發表,在刊刻時刪去一些到內容。故在李鴻章的條陳中已不見。按兵請旨。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