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與鳩摩羅什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圖解王羲之書法“”刀鑿斧刻般的勁健之美
鳩摩羅什為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聰敏。七歲即跟隨母親出傢,曾遊學天竺諸國,博覽諸經,精研趣旨,西域東土,莫不景仰。前秦建元九年,苻堅因欽仰羅什祖師之名,遣將率兵征伐龜茲,以迎請羅什祖師。羅什祖師至涼州,適值國內政變,即駐涼州,長達十七年,卻為古涼州佛教文化輝煌的十七年。這是不平凡的十七年,日本著名學者池田大作評:“按我個人推測,羅什即使在這個最困難的時期,一定也是經常仰望東方的天空,希望能很快進入漢文化的中心地長安,傳播誕生在印度的正統的大乘佛教。”羅什祖師在涼州,因精通梵漢語言,且廣開譯經弘法之門,使當時的涼州成為高僧雲集、開壇說法與東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場所和活動中心。至後秦時,姚興復派兵伐涼,禮聘羅什祖師至長安,待以國師之禮,並詔集大德沙門跟從學習和翻譯佛經。
鳩摩羅什譯經豐厚,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傢之首。共譯出《大品般若經》、《維摩詰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大智度論》、《中論》、《百論》、《成實論》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鳩摩羅什的譯經,在中國整個翻譯史上樹起瞭一塊裡程碑。他的譯文使原著的思想內容更加清晰明朗,仿佛朵朵蓮花盛開在水面。他將不同風格、語言、語法的印度原文,譯為適合中國當時文學傳統的作品。譯典中大量佛學詞匯進入漢語,漢語新句式的產生,平仄的運用等,對唐以後格律詩都有影響。在語言運用上堪稱經典:文筆空靈,辭藻美味,簡潔曉暢,妙義詮顯無礙,辭理圓通,使人們易於接受理解,開辟後來宗派的義海。所以,鳩摩羅什又被梁啟超稱為“譯界第一流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