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奚的職業選擇故事
文章分類:春秋
很多年前在高校就業的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叫先就業後擇業,意思是先找著工作之後,再慢慢騎驢找馬。這個說法乍看有些道理,但實話講,這個說法著實害人不淺。
我們知道,人的職業本身是存在連續性的。即便在企業結構扁平化,崗位職責多元化,崗位角色模糊化的今天,一個人的職業能力,也必須依賴於過往的職業經歷給其帶來的經驗、知識和技能。一個人的成長路徑,就好比遊戲裡面的技能樹一樣,希望在某個方面達到精通,除瞭需要把每個技能點都點亮,在你希望跨越你所在的等級的時候,前提是你的想辦法把前面的等級的經驗先填滿。
所以先就業後擇業的弊端就在於,即便是把整個技能樹的每個支線的一級技能都填滿,在某個具體的方向上,假設你沒完成二級,你也甭想蹦到三級去。職業發展,最終看的終究是你在特定行業或者崗位上的深度,而非廣度。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介紹一個在職業發展的問題上既非常謹慎,也犯過錯誤的同學,春秋時期秦國的宰相百裡奚。
百裡奚並不是一開始就在秦國。相反,他的故鄉是個非常小的國傢——虞國。這個國傢最有名的一個事件是他在“假途伐虢”和“唇亡齒寒”這兩個成語中充當的目光短淺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