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張之洞和章太炎,為什麼走向瞭反目成仇?
文章分類:清朝
作者: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章太炎與張之洞在政治上和學術上有相當多的契合點應該是事實,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是今文經學大師康有為,有著共同的理想是國傢改革社會進步,有著共同的不偏不倚的中庸路線,然而他們不僅沒有繼續合作,反而反目成仇,不共戴天,這究竟是為什麼?
對於這層原因,我們過去都是聽章太炎事後一傢言,以為是他對張之洞《勸學篇》的批評使雙方交惡。章太炎說,他在很早的時候就持《左氏春秋》及《周官》義,與言今文經學的人不相會。清湖廣總督南皮張之洞亦不喜《公羊春秋》傢。這是他們在學術上的契合點。有人將章太炎的情況及學術傾向告訴瞭張之洞,張之洞遂囑章太炎撰文批駁《公羊春秋》傢。這就是章太炎前往武昌的原因。到瞭武昌,張之洞方草《勸學篇》。大約出於禮貌和尊重,張之洞曾將此書送給章太炎批評,章太炎見上篇所說多效忠清室語,因答曰下篇更為翔實,以此回避瞭對上篇的評論。張之洞有幕僚梁鼎芬,自居學術領袖,但在章太炎看來是狗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