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憂勤國傢的晏殊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北宋“貴族”書傢,連狂放的米芾都稱他為“兄弟”
江蘇東臺市西溪景區內的三相祠,是為紀念北宋年間三位大臣晏殊、呂夷簡、范仲淹所建的。今年6月,在一項評選活動中,晏殊的《浣溪沙·春恨》相傳即創作於西溪)代表鹽城當選江蘇“最美詩詞”。今天,我們就史料挖掘所得,對這位集政治傢、文學傢、教育傢於一身的晏殊略作介紹。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人。晏殊七歲能詩,故有“神童”之稱。景德初年,張知白安撫江南,到臨川時,聽到神童的傳聞,便面招晏殊一試。晏殊雖年方總角,卻機敏過人、對答如流。張知白十分喜愛,隨即推薦給朝廷。恰逢當年開科取士,有1000多人參加殿試,十四歲的晏殊也在其中。
在科舉時代,不少讀書人皓首窮經,應試到須發皆白說不定也隻是一個秀才,能通過層層考試取為進士的,皆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晏殊面對這些在年齡上稱得上是他兄長、伯叔乃至祖父的競爭對手,毫無怯場之態,“神氣不懾,援筆立成”,主考官對此贊賞有加,賜其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