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與大清國的“新建陸軍”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魯迅為何不吃刺多的魚:迷戀工作 怕剔魚刺浪費時間
文/陶菊隱
甲午戰敗是清政府末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在此之前,清朝統治者雖也辦過一些洋務,但是其中的頑固派仍具有自大心理和排外感,認為中國的一切東西都是好的,對於世界上所發生的任何新事物都不屑看上一眼;而在此以後,自大心理轉化為自卑感,排外轉化為盲目崇拜外國。在此之前,中國人民的各項愛國主義運動都是散漫的、自發的;而在此以後,逐步地形成瞭自覺的、有組織的政治力量,出現瞭興中會所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和強學會所領導的君主立憲運動。
在此之前,在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雖然中國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帝國主義侵略,但是清政府還沒有感到亡國的危險。太平天國被消滅後,曾經替清朝出過死力的湘軍、淮軍也都陷於“兔死狗烹”的命運而日益衰落,清政府仍然極力培養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仍然采取以八股文為主要內容的科舉制度以及其他種種愚民政策,使人民繼續停留在文弱萎靡的境地,以利於鞏固其君主專制的統治。而在此以後,清政府鑒於打敗中國的是一個靠近中國的亞洲國傢,而這個國傢又是新興的小國,就不能不感到亡國的嚴重威脅。此時,全國人民到處發出“整軍經武以救危亡”的呼籲,這種要求已非任何方法所能抑制。為瞭對內對外的雙重關系,清政府也不得不從事於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新型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