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世民並不完全信任長孫無忌 為何還要托孤於他?
一)
前幾日看瞭陳凱歌導演新作《妖貓傳》的預告片,畫面好看是真好看,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這部劇的主角似乎竟然是白居易白樂天。在我的印象裡國產商業大片似乎從來沒有用諸如李杜蘇辛這樣的人物作為主角,可能對於帝王將軍的歷史戲有些審美疲勞瞭,這一次以大詩人為主角的題材對我來說還是非常期待的。
白居易是我一直很想寫一寫的人物,從文學地位上講他上承李杜之盛,下啟宋詞之興;從時代背景上講,白居易出生於杜甫去世之後兩年,卒於王仙芝、黃巢農民起義前三十年,正經歷瞭大唐王朝由衰落、中興、掙紮,最終一步步走向崩潰的歷史時期。所以說他是一位非常有故事的人。
在建國前期的文學研究中,白居易有一個專門的稱號,叫做“人民的詩人”,因為他有大量的詩作關心底層勞動人民疾苦,關心世間的不公與殘酷。例如《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一句詩兩轉三嘆,先說老翁身上衣衫單薄,意味著生活貧苦;但是衣衫單薄還盼著天氣寒冷,因為天氣寒冷自己的炭才能賣到個好價錢。短短的一句信息量非常之大,反映瞭底層勞動人民進退維谷的困難生活。最後老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辛勤勞動換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被皇宮強行征走,皇傢征物常用紗綾抵作錢幣,而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朝廷用賤價強奪民財。白居易詩作不單單是正面描寫勞動人民的貧苦,而是犀利地直指造成苦難的罪魁禍首——當朝的特權階級和不平等的制度,這是其深刻思想性和批判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