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至死未能稱帝, 卻用一招讓兒子登上瞭皇位
文章分類:曹魏
你也會想看的:曹操和司馬懿:誰是奸臣,誰是忠臣?
漢朝初年,劉邦為獎賞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分封瞭七個異姓王。但隨後他又暗中設計將這些異姓王一一剪除。隨後劉邦又頒發詔令,從此異姓不可在劉姓天下封王。也在法理上斷絕瞭異姓篡奪皇位的可能。
四百年後,東漢末年,戰亂紛爭,群雄並起。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於其政治中心冀州鄴城頒令求賢,提出"唯才是舉"。世人大多贊譽曹操求賢若渴,但是實際上求賢令並沒有為曹魏招攬多少的將才。求賢令雖然在今天廣受標榜,但在當時對於那些豪傑來說,也就相當於企業的招聘廣告,吸引力並不大。後期在曹魏陣營中的眾將,也很少有因為求賢令而進駐的,可以說這條策略不錯,但是實際效果非常一般。
那麼曹操在自己已經擁有大批賢才,"國際格局"已定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下求賢令?為瞭成就霸業!漢代是士人社會,作為"閹黨遺醜"的曹操盡管通過謀略和武力爭得天下,但面對世傢大族,尤其是那些諸如袁紹之類的"四世三公"們,能否被他們瞧得上都是一個問題,更別提成就霸業瞭。所以,樹立權威、改變門第觀念是曹操必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