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平陵得知司馬政變的曹爽,該如何做才能成功(包括對內士族,對外天下)(越詳細越好)?
文章分類:曹魏
我認為題主的”包括對內士族,對外天下“這個說法沒太大必要,因為士庶之爭在漢末至魏末的存在性和影響力都被嚴重高估瞭。事實上,曹爽在高平陵之變不乏”士族“支持,而司馬懿的主要盟友和同情者也不乏出身相對寒微的魏朝元老。曹爽思考的應該是軍謀策略,而非”士族“。
在南北朝時期成為”士族“的傢族確實有一些崛起於漢末和曹魏一朝。然而,這些傢族崛起之際的選官制度和社會風氣與南北朝差別很大。換言之,漢末和曹魏的”社會流動性“比南北朝尤其是北朝)高很多。漢魏之際能夠影響個體的政治生涯的初始資本大概有三個維度:政治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政治資本即是否累世為官。文化資本即是否有拿得出手的傢學和/或近祖有被鄉裡和朝野傳頌的德行。在”傢學“這一項裡,當是經學>史學>兵學。而經濟資本則是傢族是否富甲一方。因為三個維度都對仕途有影響,所以用高度強調政治資本而忽略其它維度的”士族“一詞形容這個時代官員的傢世有些欠妥。例如“少孤傢貧”的賈逵,正史裡找不到他父祖甚至遠祖為官之經歷,甚至找不到他親族為官的經歷。這種背景要是放在北朝就和“士族”無緣瞭。然而,他的妻子卻是河東柳氏,河東柳氏雖揚名於晉末,但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也記錄瞭很多兩漢時期的柳氏為官經歷。裴松之引《魏略》也提到賈逵”世為著姓“。這裡的”著姓“,恐怕就是比較含糊的”背景不錯“的意思,而非”士族“這個單一強調政治資本的概念。賈逵的”著姓“恐怕與文化資本有關。《三國志》本傳記載賈逵的爺爺曾”口授兵法數萬言“,按照仇鹿鳴老師的推斷,這或是賈氏累世修兵書的傢學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