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的成名:融於世方能顯其德!
文章分類:商朝
你也會想看的:伯夷和叔齊的悖論,是自私還是品德高尚
《史記》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譽為史料價值極高的紀傳體通史,在我看來其實也不盡然。理由之一是司馬遷為一個“莫須有”的人著書立傳,那就是《伯夷叔齊列傳》中的傳主伯夷和叔齊,還有那個孤竹國(應為孤獨國吧)。這種現象應該在《史記》中絕無僅有。既然傳主都是“莫須有”,而作者產生為之立傳的沖動,自然是想賦予自己某些理想成份,借傳主之口,說自己在現實中不敢說的話,寫現實中無法達到的狀態。應該說,莫須有之人就是作者的一個影子,後人陳寅恪著《柳如是傳》亦是如此。
《史記伯夷叔齊列傳》中伯夷叔齊隻做瞭兩件事:其一是孤竹國君去世前想讓小兒子叔齊繼位,等到國君死後,叔齊讓位給大哥伯夷。伯夷說:“父親的遺命是讓你做國君啊”。於是逃走瞭,叔齊也不肯即位,也逃走瞭。另一件是兄弟倆在逃亡路中勸阻還在守孝舉著靈牌的武王不要伐紂,沒有成功,在武王建立周王朝後隱居首陽山,拒絕吃周朝食物而餓死。簡簡單單的兩件事,在歷史的長河裡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值得一提,也與仁義道德扯不上多大關系。司馬遷卻拿來說事,自然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