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怎樣代周的,這才是打開歷史之謎的正確方式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李師師是誰 李師師與宋江有關系嗎
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後周世宗柴榮駕崩之前,召托孤重臣、宰相范質“等人入受顧命”,提出自己死後,拜藩邸舊臣王著為相。范質表面上點頭應承,心底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柴榮的亂命,因為王著“終日遊醉鄉”,柴榮數次欲大用,都是因為他嗜酒如命作罷。所以,在柴榮死後對此事秘而不宣,仿佛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
有專傢認為,這個看似尋常的記載,其實包含瞭周、宋禪代之際的絕大信息。因為與范質合謀,阻撓周世宗遺命的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宋太祖、彼時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理由是《宋史-王著傳》中有明確記載:“著(王著)有俊才,世宗以幕府舊僚,眷待尤厚,常召見與語,命皇子出拜,每呼學士而不名。屢欲相之,以其嗜酒,故遲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漸,太祖與范質受顧命,謂質等曰:‘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世宗崩乃止。著善與人交,好延譽後進,當世士大夫稱之。”
專傢綜合分析之後,得出結論稱:王著嗜酒是實,但卻並非酒囊。周世宗之所以準備拜王著為相,是看中瞭他的“俊才”和其在士大夫及士人中的威望;趙匡胤也是周世宗的“藩邸舊人”,自然知道王著為人、才幹和其在世宗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讓這樣的人出任宰相,輔佐後周幼主,無疑將為自己通向權力頂峰的道路上設置下障礙;至於范質沮廢世宗遺命的動機當是私心作祟瞭,作為當時三位宰相中唯一的一名“顧命大臣”,如果聽任王著拜相,那麼勢必會影響到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