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無盡——南宋馬遠繪畫作品集賞
馬遠,字欽山,活動於12-13世紀),河中今山兩永清)人,南宋光宗、寧宗朝( 1190-1224)為畫院待詔,馬責的後裔,馬興祖孫,馬世榮子,馬公顯侄,馬逵弟,子馬麟。五代相沿不綴地傳承畫業,乃成瞭繪畫世傢,獨步畫壇,稱譽畫史。
馬遠與夏圭並駕齊驅,吸收瞭范寬、李唐的渾厚雄強,又不失院體的典雅特色,明人王履贊賞:“馬夏山水,精而不流於俗,細而不流於媚;有清曠超凡之韻,無猥暗蒙塵之格。”馬遠、夏圭共同把南宋院體山水畫推向繼“李唐、劉松年”之後的第二個高峰,並形成瞭馬夏畫派,統治瞭南宋山水畫壇一百多年,且影響瞭明代“浙派”的山水畫,並隨僧人東渡日本,影響瞭日本畫壇。
本次編輯馬遠作品高清圖結集,以饗諸君!
南宋馬遠踏歌圖
絹本水墨談設色 191.8×104.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踏歌圖》是南宋著名畫傢馬遠的傳世名作,此圖近處田壟溪橋,巨石踞於左角,疏柳翠竹,有幾個老農邊歌邊舞於壟上。遠處高峰削成,宮闕隱現,朝霞一抹。整個氣氛歡快、清曠,形象地表達瞭“豐年人樂業,壟上踏歌行”的詩意。踏歌是民間一種不拘程式的娛樂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謂。據《武林舊事·元夕》載李籃員房寫南宋京城臨安繁華氣象的詩中,有“人影漸衡益露冷,踏歌聲度曉雲邊”句。此外,張武子詩:“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遊女錦相牽;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胡琴落後船”。可見踏歌這一娛樂形式在平民中甚為盛行。此圖在具體畫法上,用筆蒼勁而簡略,大斧劈皴極其幹凈利索,正是院體的典型特色。樹木的枝幹有下偃之勢,則是馬遠個人的創造。這幅作品,從總體上來說,雖然不是邊角之景,但在具體處理上,已經融入瞭邊角之景的法則,所以,並不以雄偉見長,而是以清新取勝。尤其是瘦削的遠峰,宛如水石盆景,靈動輕盈,絕無北宋山水畫那種迫人心肺的壓倒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