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到底為什麼要殺嶽飛
嶽飛的故事流傳百年,至於他的死是我們的遺憾和憤怒,評書和正史上都說嶽飛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嶽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嶽飛回都,然後誣陷嶽飛要造,把他害死在監獄裡。
趙構是亂世之君,應亡而未亡,並得以善終,其中原因頗為耐人尋味。趙構敢於使用雙料間諜秦檜,嫻熟駕馭虎狼之兵將,周旋於強敵金帝國之側,他不僅有深厚的社會基礎,他也確實是有些水平和權謀的。筆者認為,趙構歷經危難,身處機樞,對形勢看得比較透徹,手腕也算是十分瞭得的。然而,遺憾的是,此君有知而無志,有才而無德。趙構母親地位卑微,趙構自幼缺少寵愛,一直謹小慎微地在夾縫中求生存,致使他性情偏狹、自私、陰險、狡詐。他對宋室並無太多責任意識,他對子民亦無關愛之情,他更無千古一帝的野心。趙構的內心深處,始終沉湎於康王優遊的上流社會生活。為此,他竟然可以欣然而坦然地做金主的侄皇帝。所以,他自然而然地選擇瞭平衡方略。
平衡方略也是宋朝的立國方略,成為有宋以來歷代中國王朝的傢法。在對外策略上,宋朝堅持北守南擴的方針發展是硬道理);在對內策略上,宋朝堅持保上壓下的策略穩定壓倒一切)。宋朝的平衡方略不難理解。趙匡胤原本就是貴族,政權是靠貴族支持取得的,他們的統治基礎依托於貴族和大地主,必須確保貴族和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這就決定瞭宋朝的立國方略。平衡一詞,當然是托詞。不過,這可不是名詞或形容詞,這是一個動詞,一個血淋淋的動詞。由此,就可以理解王安石變法照顧自耕農利益)之失敗。當然,也就不難理解嶽飛之被殺瞭。嶽飛觸犯瞭宋皇的兩個大禁忌:一是功高震主,將來不排除黃袍加身的可能性;二是北方土改,極有可能形成新的均田制,搞得貴族和大地主們惶惶不可終日。皇上想殺嶽飛,大臣們更想殺嶽飛,君臣同仇敵愾,理由當然就“莫須有”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