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的大師朱熹:構建新儒學 “朋友圈”不容小覷
文章分類:南宋
你也會想看的:悅讀 | 李清照:一人飲酒醉,千古芳名傳
朱熹1130-1200)是中國思想學術史上的”大人物“,其學術思想體現出”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特點。朱熹一方面為新儒學建立瞭一個完整、嚴密、系統的理學思想體系,表現出”極高明“之處;另一方面,他的思想與生活均致力於回歸孔孟所言的仁與禮,表現出禮理雙彰的特點,這又是其”道中庸“之處。
朱熹
一、禮儀化的人生
南宋建炎四年農歷九月十五,朱熹出生在福建中部的尤溪縣。大概四五歲時,其父朱松指天空,說”天也“。朱熹問:”天之上為何物?“老師授《孝經》時,八歲的朱熹便題字在上:”不若是,非人也。“他曾經和小朋友嬉戲於沙上,用手指畫沙,據說畫的均為八卦。這些事跡表明,朱熹年少穎悟異於常人,其思想旨趣已初見端倪。
朱熹的一生,親自投身政治的時間較少,自二十二歲派為同安主簿算起,五十年間歷事四朝,綜計不足七年半。其餘的日子,朱熹主要享受的是”靜思的人生“,致力於教學、著述,過的是安貧樂道的學者生活。朱熹著述甚豐,《四書章句集註》最負盛名,五經類有《詩集傳》《周易本義》《儀禮經傳通解》等,其文集就有一百二十餘卷。《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也充分反映瞭朱熹的學術思想。在長年的教學活動中,朱熹周圍聚集瞭大量門徒,蔚為大觀,有將近五百人之多,為漢代以來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