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援平解析孫中山為何稱“華僑乃革命之母”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渭南初級中學韓鑫典同學獲第十二屆宋慶齡獎學金
“孫中山贊譽‘華僑乃革命之母’,是對他們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勛的正確評價。”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海外僑胞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先鋒和推動力量。
首先,海外僑胞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啟蒙者和傳播者。裘援平表示,海外僑胞追求民族獨立、國傢富強、自由進步的先進思想,對孫中山產生共鳴和影響,成為辛亥革命重要的精神淵源。
其次,海外僑胞是孫中山革命組織的重要支柱。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首批成員大都是華僑,在華僑支持下規模不斷擴大,到1905年興中會成員中華僑占70%。
再次,海外僑胞是孫中山革命經費的主要來源。他們冒著國內傢屬被株連滅族的危險,義無反顧、不遺餘力解囊相助。孫中山革命經費和軍餉,包括孫中山赴各地的旅費和生活費,基本來源於華僑捐助。
“據統計,僑胞捐款大約1000萬港元,這在當時是天文數字,還不包括他們購買的興中會和同盟會發行的各種債券。”裘援平說,正是由於僑胞捐助支持,孫中山才能在20多次起事失敗後重新開始,最終成功。
最後,海外僑胞是孫中山革命的骨幹力量。“辛亥革命發動20多次武裝起義,10多次核心骨幹是華僑。”裘援平告訴記者,1895年廣州起義、1907年黃花崗起義成員主要來自華僑,黃花崗72烈士中31人為華僑,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回國起義的不下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