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談之六:孫中山先生論中國統一的國傢體制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徐志摩的書法亦風流!
“向來主張和平統一”,必要時“勢不能不藉武力”
面對辛亥革命後南北對峙的復雜局面,孫中山先生突出表現為竭誠謀求和平統一,提出“謀國之道,茍非變出非常,萬不得已,不宜輕假兵戎,重為民困”。基於“天下為公”的宗旨,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孫中山先生為換取“民國統一,永無僭亂”,竟委曲求全讓位給袁世凱;當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尖銳對立,帝國主義公開提出“南北分治”時,中山先生又接受袁的邀請上北京與袁“共商國是”一月之內會晤13次),開啟南北和談;此後10多年,為推動討論和平統一問題,中山先生在各種場合多次表示“建議召開和平會議”、隨時“準備同接受我條件的任何領袖合作”、贊同召開“南北各方領袖平等聯席會議”等等。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等人發動“北京政變”,推倒北京直系政府,發出“和平解決國是”通電,並請孫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計”。中山先生不顧個人安危,11月10日毅然決定抱病北上,並發表宣言,接受當時中國共產黨“以國民會議解決國是”的主張,正式提出“召集國民會議”以“謀中國統一與建設”。此後4個月,中山先生遺囑還諄諄告誡“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其彌留之際仍在呼喚“和平、奮鬥、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