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蘇軾為何極力反對王安石的新政?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趙光義為啥敢謀殺他的皇帝哥哥,他就不怕殺後事情不好收場嗎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1056~1063)進士,歷官祠部員外郎、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與其父洵、弟轍都是北宋著名文學傢,世稱三蘇。他的著作收入《蘇東坡全集》。
網絡配圖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瞭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瞭政府財政,提高瞭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瞭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瞭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遭到不少人的強烈反對。
蘇軾反對王安石倡行新政,認為王安石為瞭改變當時“積貧積弱”的現狀,推行以富國強兵為宗旨的新法,是舍本求末,主張培養道德風俗才是當務之急。他說:“國傢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歷數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薄厚,不在乎富與貧”;“當今之患法令雖有未安,而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失在於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他認為法對於人如同五聲六律對於音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