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梟雄段祺瑞為何發動南北統一戰爭?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1917—1918年,執掌北京政府實權的國務總理段祺瑞大力推行“武力統一”中國的政策。領導並發動瞭一場針對南方各省軍事割據勢力及革命政權的戰爭。意在武力統一中國,北洋政府稱之為“南北戰爭”。這次戰爭持續時間較長,涉及區域甚廣,卷入人員眾多,牽扯問題錯綜復雜,是北洋皖系統治由盛轉衰的重要標志,並對其後的五四運動、直皖戰爭乃至北伐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產生多方面的難以估量的影響。最後因北洋軍閥內部馮國璋的“主和”問題導致戰爭失敗,中國錯失瞭一次武力統一的機會。公平地說,段祺瑞為首的北京政府提出南北統一,還是符合歷史潮流的。自從清末亂局以來,中國就一直處於事實上南北分裂的狀態,清政府的倒臺,使中國失去瞭一個合法的有權威的政府,中國迫切希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南北戰爭時期的民國割據勢力
“武力統一”在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是符合潮流的,從秦始皇掃六合、劉邦建立大漢、隋文帝和宋太祖一統南北到後來的元明清政權的建立,以至近代的北伐戰爭來看,任何一個大一統的時代都是通過“主戰”武力實現的,而“主和”那隻是勢力在未達到統一之前的短暫借口和利益權衡而已。被譽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當時是北京政府的實際控制者,北洋系最核心的首腦,手握軍政大權,他繼承瞭袁世凱“尚武”的思想,素來喜歡以武力解決問題。在他及以他為首的皖系軍閥們看來:“欲定大局,非謀統一不可,往往謀統一,非川粵同受政府節制不可。”因此需要打一場“南北戰爭”,讓國傢得以統一,讓中央政府的號令能通行全國。